辛苦一年,人人都盼望放下手头的工作跟家人朋友好好聚聚。但是每年春节期间,肠道疾病、心血管病等各种意外和疾病都会扎堆出现,给原本欢喜过大年的人们平添一份烦恼。那么,如何预防春节期间高发疾病?又有哪些意外容易发生?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医生一一为大家解答,希望大家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新年。
市省直中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彭筱平:
喜怒有度,劳逸结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每到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人数会比平日有明显的增加。”彭筱平说,平时忙于工作的子女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老人看到孙子、外孙自然会很开心。彭筱平提醒,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老年人也要预防情绪过于激动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过于激动和劳累;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不要通宵熬夜,更不要参加刺激性的活动,如打麻将。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有病不要硬扛,应及时就医。
市省直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侯冬青:
保暖得法,让感冒走开
春节期间气候寒冷,是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加上走亲访友,外出增多,给流感的传播创造了机会。侯冬青提醒,春节期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不要轻易脱衣服。年轻女孩子也应注意,保暖是过节穿衣的第一原则;感冒或有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尤其不要到公共场合,以免交叉感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近年雾霾对呼吸道疾病影响明显,过节期间外出要用口罩、围巾保护呼吸道。
株洲中心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唐琼:
时刻预防3岁内小儿气管异物
3岁以下孩子咽喉、牙齿功能不健全,而节日期间亲朋好友间的聚会较多,家长又往往会对孩子疏于监管,一不留意孩子就会误食花生、豆子、瓜子等食物,加之说话、嬉笑、哭闹、跌倒等情况,所以很有可能将食物吸入气管、支气管,造成戳伤、窒息甚至死亡等意外。提醒家长一定要盯紧孩子,不要给3岁以内孩子吃不宜咀嚼、消化的坚硬食物,也不要让孩子把小玩具放进口和鼻内。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异物,要尽量让孩子安静下来,千万不要盲目自救,如强行掏取,喂水、食醋冲、拍背、按压腹腔,以免进一步损伤食管或气管。
市省直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新文:
饮食有道,对胃肠疾病说“不”
每逢节假日,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急诊病人都比平时明显增多,刘新文提醒,在享受美餐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疾病,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老年人应节制饮食,以八分饱为度。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更应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糖、少盐,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果蔬。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或慢性胰腺炎的病人应戒烟酒,并减少脂肪摄入,以免引起出血或急性胰腺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厨房刀具、生食熟食应分开,以免交叉感染;不要购买路边熟食和过期食品,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不要边打牌边吃东西;不是所有剩菜剩饭都能再次食用;如需保存则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再吃时一定要重新加热。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郭书红:
饮酒节制,避免酒精中毒
“无酒不成宴”。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不喝酒是很难的,但因喝酒而乐极生悲的例子并不少见。郭书红提醒,喝酒不可过度。劝酒不劝量,喝好不喝醉;老年人可以适量喝点米酒、红酒,不宜饮烈性酒,更不可过量;肝病、胆囊炎、胰腺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完全戒酒;不可空腹喝酒,也不要几种酒混着喝。切记:醉后休息时身旁绝对要有人看护,以免醉酒者呕吐时因身旁无人而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