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受食物污染、环境污染、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体力透支越来越多,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生命质量越来越差,患疲劳综合征的亚健康人群也逐年增多。在亚健康人群中,医院诊断没有结果的心脏病猝死人群频频发生,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概有30-60万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此外,中风、心脏病、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10年,肿瘤将以井喷状态爆发,中风、心脏病、肿瘤将成为每个人身体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若按此情况发展下去,中国人不需要别人冠名,就会自己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因此,能否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命质量,远离亚健康,远离中风、心脏病、肿瘤的困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关乎到国家的兴衰、企业的存亡、个人的幸福。现在,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员工的健康,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民富国便成为当下国人心中不断坚定的目标。
健康梦已成为中国人最大的梦想之一,也是习主席所提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梦想也引出了世间一位40多年孜孜不倦从事亚健康预防,从事中风、心脏病、肿瘤这个“人体大地震”预知和预防研究的“奇人”,他就是当代“提前10年知病情”的“知未病”高人,量化中医学创始人,人体功能性疾病的数字化、影像化、可视化、标准化的诊疗专家朱志超先生。
朱志超先生是志超岐黄(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传统中医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年会副主席,是现代中医的倡导者和推广者。朱先生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主席“中国梦”的伟大思想后,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强国梦,中国梦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健康梦!能不能实现习主席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短期内实现国人的健康梦!什么才是中国人的健康梦?朱志超认为:“中国人的健康梦就是在不依赖或少依赖医药的状态下,能不断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和生命质量,少生病或不生病;能不断逆转人体的各种慢性病,能不断延缓中老年人的衰老”。为此,朱先生决心把这个思想与观点利用各种机会与平台告示天下,争取招揽更多健康产业的志士同仁,大家一起努力,来实现中国人的健康梦!
近日在杭州举办的2015世界养生大会暨传统中医全国第七届年会上,本届大会副主席朱志超提出的关于“知未病”与“治未病”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诊疗观点格外引人注目,引发了现场专家学者的探讨,更激起了越来越多奔波劳碌人们的思考。
何为“未病”?量化中医认为,“未病”是患者感觉不适,在医院诊断还没有结果的功能性症状,但未病继续发展,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医院诊断有结果的疾病。因此,未病是疾病的早期或中期症状,是疾病的开始,疾病是未病的结果。预防疾病就要从“未病”这个疾病的源头开始,把未病消灭在医院诊断没有结果的萌芽之中,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才能对心脏病猝死、中风、心脏病和肿瘤说:不!
量化中医认为,疾病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凡在医院诊断有结果的器质性病变为“已病”,凡在医院诊断没有结果的功能性症状为“未病”。“未病”是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功能失调后,人体出现的气虚血瘀症或血虚血瘀症。医学研究证实,这些症状在医院检查时都没有结果,唯有患者才能感觉到不适。
何为“知未病”?量化中医用数字中医和红外中医技术能直观量化人体的“未病”,如能提前10年以上直观看到潜伏在人体内的中风先兆、心脏病先兆、乳腺癌先兆的发生位置、形状、范围和发展趋势;直观看到五脏六腑的虚实与寒热;直观看到十四经脉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及气血瘀滞导致的各种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朱志超认为,只有“知未病”才能“治未病”,才能有效阻止各种疾病的形成与发展。自然,“知未病”之后才能有效“治未病”,不知未病者不可能有效的“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疾病的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证明,防患未然的“治未病”思路对疾病的预防有着积极指导意义,2007年全国中医卫生工作会充分肯定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
无疑,在未来发生的疾病这一“未病”的诊疗领域,志超岐黄(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朱志超经过四十多年的刻苦研究与实践,将自然医学、经验医学、哲学中医、新医疗法、西医学与现代数码科技和红外影像医学有机结合,创立了“数字中医”、“红外中医”和“温变中医”新兴的中医学,在功能性疾病的病症、病因、个性化养生、针对性治疗和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方面,率先实现了功能性疾病诊疗技术的数字化、影像化、可视化、标准化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这一学科的领军人物。
朱志超认为,世界医学的整体水平不尽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当代医学对慢性病诊疗的疗效欠佳。量化中医研究发现,中风、肿瘤、艾滋病、心脏病、肝病、肺病、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不可逆转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体质、脏腑、经络的“功能”没有量化导致的。疾病在亚健康阶段的早期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是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预防与治疗两手抓才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作为量化中医创始人,朱志超认为,人体是由无形功能世界和有形物质世界两大体系有机组成的,宏观的无形功能世界是指现代医学暂时还没有量化的虚实寒热体质、脏腑功能强弱、十四经脉等,人体功能失调产生的健康问题,是西医诊断仪器现阶段还不能量化的。微观的有形物质世界是指现代医学已经量化的如眼睛可以看到的皮肤、肌肉、血液及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分子等有形物质。他因此认为,就像人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地面上的杂草一样,西医的诊断仪器也只能诊断人体已经发生的晚期疾病而不能量化正在形成的早期病兆。人类只有研究开发中医的诊断仪器,才能发现中医脉象能发现而仪器不能量化的症状及病兆。2000年以来,朱志超开始关注红外热像仪的中医临床应用,并开始研究并使用中医红外技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他认为,红外热像仪就是人体的功能性诊断仪器,是人类量化人体脏腑寒热虚实和各种功能性症状与病因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诊断方法。
如此一来,倘若人们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在西医精密仪器下显示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不妨可以通过中医的红外热像仪来提前预知潜伏在自己身体里的不安因素,从而可以有方向、有方法的合理预防与治疗,确保自己的身体远离亚健康的困扰。
在2015世界养生大会暨传统中医全国第七届年会上,朱志超代表传统中医和本届年会作了《大会总结》,发表了《中医传承白皮书》,对中国医学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大胆的预言。朱志超再次向人类宣告,现代中医完成了中西医诊疗专区与盲区的研究,显著提高了各种疾病的诊疗效果,使人体功能性疾病的康复率达到了98%以上,不仅有效阻止了人体功能性疾病向器质性疾病的发展,也有效控制了器质性疾病的发展,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了中风、心脏病、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未来10年,我国中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显著逐渐下降;未来10年,中国人将逐渐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等终身疾病,逐渐远离遗传性疾病的困扰。
我们期待,人类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西医学之间理论与技术上的有机结合。
在现阶段,中西医相互之间的“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即中医实现诊疗技术的现代化,西医加深对中医体质、脏腑、经络、中药等功能与作用的认知与认可,双方不断提高各种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让人类远离慢性病的困扰,共同推动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实现中国人的健康梦,进而早日实现习主席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