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暑假如期而至,一份意料之外的“低分”成绩单划破了原本的和谐,分数难看的考卷,带着被同学取笑、父母谩骂,让一切美好设想突然戛然而止。没完没了补习、堆积如山的练习卷,终究还是拉开了这场“眼之殤”的序幕。而近期在网上疯狂流传的“孩子给妈妈的一封信”更像沉默中的一道惊雷,引爆了一场“孩子眼病问题大问责”的舆论风波。
被“绑架”的童年,谁为孩子埋单?
这封信写了什么?为什么能吸引大家对“眼之殤”如此高的关注度?一连串的疑问之下,我们只能先聚焦舆论的源头,对这封信进行详细了解,试图从文字之下解读受伤孩子的真实心境。信是孩子写给妈妈的,言语稚嫩能让人清晰辨认出自年纪不大的孩子之手。“童言无忌”的孩子,将深埋于内心深处的“痛楚”逐一吐露。信中,孩子说出了考试不理想,缺少父母的陪伴,近视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一系列的困境。因不敢和母亲正面交流,孩子只能通过写信方式吐露心声。
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顾孩子,孩子沉迷ipad,眼健康拉警钟,成绩不理想,当这些逐渐从社会个案演变成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时,难道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一个每天只能对着IPAD”博取温情”的孩子身上么?为什么家长只会在看完成绩单后横加指责,用一堆无休止的补习课程重压孩子呢?作为家长,是否真的了解过孩子成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否无意间又加重了“眼之殤”对一个羸弱孩子的伤害?是否真的能体会孩子在模糊世界学习时举步维艰的狼狈?
止战之殇,决不能一蹴而就
“一封信“里孩焦虑与绝望,绝非仅仅是孩子对缺位父母的“最后一次爱的召唤”,更是将令人堪忧的青少年眼病问题以触目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面对孩子难看的成绩单、堪忧的眼健康状态,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是好?是非打即骂的“棍棒教育”?是即刻剥夺“游戏权利终生”?还是一个天价补习班一了了之?然而这无疑是一场隔靴搔痒的“治标不治本”,根本不能无法终止这场“眼之殤”。
爱尔眼科成都医院视光部负责人透露,当他向许多前来咨询的孩子家长解说正确护眼知识时,很多家长会突然恍然大悟自己做了孩子的眼病“帮凶”。究其根本,还是父母本身对于眼健康知识的薄弱,所以要妥善防控和治疗孩子的眼病问题,对家长误区、盲区进行“大扫除”。说起眼病,家长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近视,然而其实眼病涵盖的范畴更广泛,包括:结膜炎、眼结石、近视、角膜炎、散光、弱视、斜视等。当中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病——近视,也有真性或假性之分,如果一旦确定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孩子就需要配戴眼镜。对于深受眼病之苦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眼科检查判定眼病类型,对症下药,从根源上找问题。而时常病急乱投医的家长,最忌讳的“误伤”就是孩子一近视就往眼镜店跑。为孩子化解这场”眼之殤”危机,父母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专业知识,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用眼习惯,纠正孩子错误用眼姿势,定期带孩子做专业眼检查,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要因为家长自身护眼意识薄弱,耽误孩子未来!